跳到主要內容

毒舌馬不負責影評室---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



『Woodstock』,是一場太早而來不及參與的音樂盛會。『Taking Woodstock』,則是一部太含蓄而只淡淡感動的李安作品。

對於,那個耆老傳頌、低吟懷念的嬉皮搖滾年代,我只能找出架上已蒙塵的『西洋懷念金曲』,閉上眼睛去試著揣摩感覺他們曾經歷的Love & Peace年少輕狂。

畢竟,那距今數十載遙遠的光陰,讓在耳際迴響的動聽音符,仍舊載不動我去跨越時光的洪流。



李安的這部電影,改編自Elliot Tiber的回憶錄『Taking Woodstock: A True Story of a Riot, A Concert, and A Life』。作者亦就是讓1969年那場極具歷史性意義的音樂祭,從本來會枯萎停辦逆轉成蓬勃綻放的主角。

當時的時空背景,先是有代表民權理想的John Kennedy與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政治暗殺,後有種族人權之戰與街頭學運暴動。加上美國越陷越深的越戰泥沼,正是社會大眾處於極度挫折憤怒的年代。


當陰鬱灰暗籠罩了天空,『愛與和平』的希望,就成了人們冀盼追尋的烏托邦。

所以,這場聚集當代眾多搖滾樂壇名人的Woodstock音樂祭,最後,才會成為撫慰數十萬人心靈的救贖天堂。

從原著文字裡去認識的Elliot Tiber,其實是個有點牙尖嘴利且能自諷自嘲的有趣傢伙。他那黑色幽默的筆調,把這個得將真實自己藏在衣櫃以逃避家庭壓力與社會歧視的人,描繪得非常生趣盎然。



必須割捨在外地的自由自在,回去面對猶太移民母親的高壓偏激,同時再扛下家庭旅館經營不善的財務巨洞。Elliot的心情,應該就有如當時社會人心烏雲罩頂地沈重。所以在回憶錄裡,我們能看到他是如何急迫想抓住任何可解套跳離苦難的希望。



但在李安的電影裡,這個讓一切開花結果的關鍵人物,調性卻整個被柔化成一個溫和有禮的青年。我看不見Elliot,面對壓抑親情的爆發。也看不到,他面臨促成的表演轉變為人潮海嘯的狂喜驚惶。似乎這些情緒,都被柔焦而成了只是淡淡帶過的微風。

如此差異,使得書本原先進駐讀者內心的印象,有了明顯的落差。畢竟,所有將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都一定會面臨被比較審判的命運。更何況,改編的是來自真人實事的回憶錄。

不過,片中各景仍是看的到導演李安的認真。包括,當時經典歷史照片的景象重現與細心考究的穿著造型。都是他企圖帶領未能躬逢其盛的觀眾,可以藉此感受當代盛況的回憶。



同時,憑藉李安已建立的光榮聲譽,還號召了不少著名演員願意委身屈任配角,讓這部片的聲勢更茁壯。包括由資深演技派女演員Imelda Staunton飾演愛錢如命的媽媽、還有Liev Schreiber的犧牲反串,以及Jeffrey Dean Morgan屈居沒啥台詞的小配角等。


雖說,個人覺得主角在喜劇演員Demetri Martin的詮釋下,流失了作者Elliot原本有點強悍嘲諷的雄性、而多了溫文可親的陰柔。不過,當看到他與嚴肅靜默的父親幾幕內心戲,仍舊帶給我不少悸動的感觸。


整體來說,這部電影讓我回味的部份,也是在此。導演處理親情互動與彼此情緒告白,沒有堆砌鋪陳的多餘,只有簡單平淡如生活的真實。在溫吞難言的壓抑下,潛藏著情感的暗潮。讓電影在結束後,仍餘韻猶存地迴繞在心底。


毒舌講評:
雖然,劇中只聞樓梯一直響的傳奇音樂祭,始終神龍不見真面目。但是,盛宴所帶來的意外風波,卻也終究改變人生命運的曲折。這是一部節奏與調性很「李安」,但卻非最佳的得意作品




附註:
官方網站 http://www.filminfocus.com/focusfeatures/film/taking_woodstock/
中文網站 http://ent.msn.com.tw/event/takingwoodstock/

參與Woodstock音樂祭的演出者,包括Joan Baez、Joe Cocker、Country Joe and the Fish、Richie Havens、Jimi Hendrix、Jefferson Airplane、Janis Joplin、The Who與其他超過二十四組演出者。可惜的是,獨獨缺了當時最閃亮的三組巨星:The Rolling Stones、Beatles與Bob Dylan。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平民貴公子美食報報---【1976】道地港式茶餐廳

常在消費昂貴的台北東區出沒的人,對於民生問題應該都有同樣煩惱,那就是很難找到『平價』又『好吃』的餐廳。因為兩項期望,通常只能滿足其一。當初,會知道這家隱匿在此區巷弄的好餐館,就是因為看到蘋果日報的美食報導。於是,抱著嚐鮮的心態,特地找了天專程去試菜。 這家命名為 【1976】 的道地港式茶餐廳,裝潢明亮現代、用色簡潔。很難讓人會聯想到,它的前身竟然是那家經營三十幾年老字號,位於仁愛路4段的 【香港廣東粥粉麵飯點心專家】 。

毒舌馬不負責影評室---孔子:決戰春秋 (Confucius)

要將被尊崇為萬世宗師的聖賢記事搬上螢幕,本來就可預期將會是眾人矚目,但亦會被嚴苛檢視的任務。

斷翼但遨遊浪濤的海王子---孫勤凱

常在新聞中聽到,過去那些身為國家代表出去征戰體壇、揚名國際的選手,當他們卸下光榮戰袍後,往往就失去光環與屏障,而淪落到社會現實面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