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某日,在信箱中發現了封很特別的邀請函。是由趨勢科技總裁張明正與作家王文華共同創立的公益企業若水所寄來。信裏僅簡單提到一個含糊其辭的活動 ---『社會創新沙龍』。既沒清楚說明內容,還需電話報名。不過,好奇心大於理智的我,還是決定前去一探究竟。
那晚,如約報到後,還得再從主辦單位規劃的分組裏自選組別。我挑選了最愛的『創意思考』。別上名牌後,便混入人群準備就座。
提前報到的人,早已三三兩兩開始互相聊了起來。面對全然陌生人的環境,我的保護罩總是自動啟開。選了最不起眼的角落,我開始悄悄打量四週。
部分的人似乎是如我一般的散客,也有的是相識結伴而來。有的看起來像商場人仕、有的則是年輕學子,還有人已是耆耆老者。所有加入者的組合,可以說是相當有趣。
等到座談開始的自我介紹,才更進一步發現大家背景的多元化。包括來自外商McKinsey的日裔人仕、退休的企業顧問、攝影記者、生技創投家、藝廊老闆、IBM資訊工程師、社會科系大學生與投身志工的家庭主婦…等。在介紹自己的過程裏,有的人滔滔不絕,彷彿恨不得將自己生平偉業全秀出來,有的人則口拙害羞、言簡易賅地輕輕帶過,也有人是抱著認識朋友尋找機會的目的而來。各種個性、各種動機,都在這場小聚會裏,呈現匯集。
而促成這次座談聚會的,是一位年僅26歲的女孩Carol Chyau 喬婉珊。青春年輕的臉龐,卻透露著自信理智的成熟。當她站在大家面前娓娓道來主辦此活動的目的與遠景時,大家才看到這小小個子的女孩,竟擁有好大的壯志理想與胸懷。
事後,讀了陳文茜的專訪才知道更多女孩的故事。出身富裕且擁有美國Wharton商學院 & Harvard法學院碩士學歷的她,畢業後並沒循前人足跡進到銅臭金融的Wall Street。反而投身創立公益企業『Venture In Development』,立志改善世界弱勢窮困的苦難。
這極其偉大的理想,卻單薄地只倚靠她與另一位香港女同學Marie So 蘇芷君倆個獨立來撐起。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孩們,一遍遍地跑上貧瘠的西藏高原。在瞭解藏族生活習性後,協助他們自助自立將犛牛絨毛與奶酪,轉變成收益高的農牧成品。甚至成立獨立品牌SHOKAY而成功推廣到國際市場。當全球各國政客,仍在為該或不該支持西藏人權而互推卸責時,這兩個女孩則已經幫藏胞們的生計打開一片藍天。
如今,她們希望能藉由吸引更多人的參與以及腦力激盪,讓這個公益企業組織,能夠發揮更大的效能與力量。於是,她們開始計畫在上海、台北與香港三地,每月固定籌劃『社會創新沙龍』的活動,讓來自社會不同背景的人,都能為這偉大目標貢獻心力。
我們依報名時個人所選的專長,開始自行混合編組。當晚主辦單位共丟出兩項社會議題,請每組人員一起討論後,歸納提出創新的建議。然後,她們會將兩岸三地的意見結論,整理後與成員互相分享。期盼能集眾人之智,戮力實現理想願景。
「現今社會趨近高齡老化結構,安養院的老人照顧,將面臨更多資源與人力的需求。然而,現今公益團體與政府機關的探視,往往最後淪為短暫泡沫甚或作秀形式。也使老人對志工無法建立起連結與信任。」
這是當晚丟出的第一道議題,各組立刻吱吱喳喳熱烈地討論起來。在此過程中,我觀察到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在自我介紹時口若懸河的幾位,卻幾乎都是在討論中最沈默寡言的旁觀者。反而,一些當時害羞口拙的人,卻是現在努力動腦認真發言的支持者。
他組提出了「時間貨幣」的概念。讓個人藉由儲存社會服務的時間,來換取彼此所需要的資源。我們這組,則提出了一項結合「動物醫療&老人服務&寵物安居」的構想。藉由將三方各自需求的連結,創造出互補互足的循環模式。如此,將比依循傳統志工探視的方法,達到更佳身心治療與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
「在未開發國家中,城鄉建設與貧富差距的懸殊,常造成大量民工遊離到都市各角落,不但使得鄉間農作人力出現短缺斷層,也常造成社會景觀與治安的嚴重問題。」
這第二個出現的議題,其實對大家並不陌生。鄰近的中國與印度,正是面臨這問題嚴峻考驗的國家。我們這組的結論,認為台灣的成功經驗,其實是相當值得他們的學習與研究。若能藉由教學研究,來推廣鄉村轉型為有機與觀光等精緻農作,不但能幫助提昇農民收入,也能讓城鄉互動交流更頻繁。同時,觀光民宿產業的成長,也能激勵城市青壯人力回歸返鄉的機會。
時間很快在熱烈的發言中,到了尾聲。這個晚上,短短兩個小時的聚會,卻讓我有重新回到學生時代與友研究辯論的熱情。雖然,在如此短暫的匆促裡,我們只能丟出粗糙的構想。但也期盼,這些砂磚能帶來以後有如玉石珍貴般的實體效益。
加油,Carol!
附註:
陳文茜異想世界—喬婉珊專訪 (廣播)
蘋果日報---陳文茜專欄
讀者文摘-SHOKAY犛牛絨公益專題報導 (轉載)
SHOKAY公益企業的故事 (中文報導)
SHOKAY公益企業的故事 (英文報導)
Ventures In Development
那晚,如約報到後,還得再從主辦單位規劃的分組裏自選組別。我挑選了最愛的『創意思考』。別上名牌後,便混入人群準備就座。
提前報到的人,早已三三兩兩開始互相聊了起來。面對全然陌生人的環境,我的保護罩總是自動啟開。選了最不起眼的角落,我開始悄悄打量四週。
部分的人似乎是如我一般的散客,也有的是相識結伴而來。有的看起來像商場人仕、有的則是年輕學子,還有人已是耆耆老者。所有加入者的組合,可以說是相當有趣。
等到座談開始的自我介紹,才更進一步發現大家背景的多元化。包括來自外商McKinsey的日裔人仕、退休的企業顧問、攝影記者、生技創投家、藝廊老闆、IBM資訊工程師、社會科系大學生與投身志工的家庭主婦…等。在介紹自己的過程裏,有的人滔滔不絕,彷彿恨不得將自己生平偉業全秀出來,有的人則口拙害羞、言簡易賅地輕輕帶過,也有人是抱著認識朋友尋找機會的目的而來。各種個性、各種動機,都在這場小聚會裏,呈現匯集。
而促成這次座談聚會的,是一位年僅26歲的女孩Carol Chyau 喬婉珊。青春年輕的臉龐,卻透露著自信理智的成熟。當她站在大家面前娓娓道來主辦此活動的目的與遠景時,大家才看到這小小個子的女孩,竟擁有好大的壯志理想與胸懷。
事後,讀了陳文茜的專訪才知道更多女孩的故事。出身富裕且擁有美國Wharton商學院 & Harvard法學院碩士學歷的她,畢業後並沒循前人足跡進到銅臭金融的Wall Street。反而投身創立公益企業『Venture In Development』,立志改善世界弱勢窮困的苦難。
這極其偉大的理想,卻單薄地只倚靠她與另一位香港女同學Marie So 蘇芷君倆個獨立來撐起。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孩們,一遍遍地跑上貧瘠的西藏高原。在瞭解藏族生活習性後,協助他們自助自立將犛牛絨毛與奶酪,轉變成收益高的農牧成品。甚至成立獨立品牌SHOKAY而成功推廣到國際市場。當全球各國政客,仍在為該或不該支持西藏人權而互推卸責時,這兩個女孩則已經幫藏胞們的生計打開一片藍天。
如今,她們希望能藉由吸引更多人的參與以及腦力激盪,讓這個公益企業組織,能夠發揮更大的效能與力量。於是,她們開始計畫在上海、台北與香港三地,每月固定籌劃『社會創新沙龍』的活動,讓來自社會不同背景的人,都能為這偉大目標貢獻心力。
我們依報名時個人所選的專長,開始自行混合編組。當晚主辦單位共丟出兩項社會議題,請每組人員一起討論後,歸納提出創新的建議。然後,她們會將兩岸三地的意見結論,整理後與成員互相分享。期盼能集眾人之智,戮力實現理想願景。
「現今社會趨近高齡老化結構,安養院的老人照顧,將面臨更多資源與人力的需求。然而,現今公益團體與政府機關的探視,往往最後淪為短暫泡沫甚或作秀形式。也使老人對志工無法建立起連結與信任。」
這是當晚丟出的第一道議題,各組立刻吱吱喳喳熱烈地討論起來。在此過程中,我觀察到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在自我介紹時口若懸河的幾位,卻幾乎都是在討論中最沈默寡言的旁觀者。反而,一些當時害羞口拙的人,卻是現在努力動腦認真發言的支持者。
他組提出了「時間貨幣」的概念。讓個人藉由儲存社會服務的時間,來換取彼此所需要的資源。我們這組,則提出了一項結合「動物醫療&老人服務&寵物安居」的構想。藉由將三方各自需求的連結,創造出互補互足的循環模式。如此,將比依循傳統志工探視的方法,達到更佳身心治療與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
「在未開發國家中,城鄉建設與貧富差距的懸殊,常造成大量民工遊離到都市各角落,不但使得鄉間農作人力出現短缺斷層,也常造成社會景觀與治安的嚴重問題。」
這第二個出現的議題,其實對大家並不陌生。鄰近的中國與印度,正是面臨這問題嚴峻考驗的國家。我們這組的結論,認為台灣的成功經驗,其實是相當值得他們的學習與研究。若能藉由教學研究,來推廣鄉村轉型為有機與觀光等精緻農作,不但能幫助提昇農民收入,也能讓城鄉互動交流更頻繁。同時,觀光民宿產業的成長,也能激勵城市青壯人力回歸返鄉的機會。
時間很快在熱烈的發言中,到了尾聲。這個晚上,短短兩個小時的聚會,卻讓我有重新回到學生時代與友研究辯論的熱情。雖然,在如此短暫的匆促裡,我們只能丟出粗糙的構想。但也期盼,這些砂磚能帶來以後有如玉石珍貴般的實體效益。
加油,Carol!
附註:
陳文茜異想世界—喬婉珊專訪 (廣播)
蘋果日報---陳文茜專欄
讀者文摘-SHOKAY犛牛絨公益專題報導 (轉載)
SHOKAY公益企業的故事 (中文報導)
SHOKAY公益企業的故事 (英文報導)
Ventures In Development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