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果不完美
欠缺的那一角
到底
是一個人
還是一種自覺?
追尋
自己遺落的缺角
終究
是獲得救贖
還是
成就圓滿?
在Shel Silverstein所著的『The Missing Piece Meets The Big O』繪本裏,就對此提出了一個令我深思良久的問題。
我終其一生在不斷尋覓的,到底是找一個能契合自己個性的缺?還是一個我能欣賞他本質的圓?!
回頭遙望自己在情感路上走過的足跡,曾經也是步履闌珊跌跌撞撞,就只盼遇見一位我可以對其說出『You Completed Me!』的人。但是,經過紅塵度過歲月,時光留下的滄桑閱歷,開始讓我捫心自問,究竟什麼才叫『對』的人?
逐一倒帶回憶過往,從依舊熟悉的人物場景裏,似乎可以理出有跡可循的共同脈落。而在重新檢視的過程中,我竟訝然發現,這是一場『光』與『影』的追逐遊戲。
我,原來,一直在投射自己內心,必須於此世學會的特質,到遇見的對方身上,無論內或外!
逐漸懂得,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場學習之旅。在路途遇見的旅伴裏,能夠吸引我駐足停留與之共步的人,其實都是帶給我神秘禮物的天使。而他們的陪伴同行時光或長或短,但卻都已足夠留下上天賜予的功課。
但是否,這就是能讓自己此生無憾的關鍵?
我想,是吧?! 當我終能解出課題而獲得禮物以後……
後記:
心理學家Carl G. Jung 的學說曾提到,個性相異的類型會強烈地如對立磁極般地互相吸引,所以一見鍾情往往會讓人盲目到不肯相信,我們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其實正是我們在這個世界最不該招惹的人!
畢竟,那要經歷過多少的心痛,我們才終能體悟,所有的事物原就都是一體兩面啊!
當『溫柔、細心、體貼』的正面特點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靠近,其實往往也就忽略了將會在陰暗面同時呈現的『無主見、敏感、嘮叨』之同源特質。在這樣相對個性所吸引成立的關係中,必會體驗到形成甜蜜情感的高峰處,也將是造成彼此嫌惡爭執的深淵點!
既是一體,何能苛求?
電影『28 Days』劇中談論relationship的對話讓我頗有感觸。有個人尋求他的心理醫師建議,如何判斷自己到底是否已經準備好,可以開始與他人發展長期而穩定的感情關係?
他得到的回答是:
「先去種盆植物,過一段時間後,檢視它是否仍生機盎然甚至開花結果。」
「再來養隻寵物,過一段時間後,看看你是否仍與他相處融洽愛之如昔。」
「若是成果圓滿,那麼相信你的確已經準備好去面對另一個人了!」
因為
植物,毫無怨言的面對生命,靜靜的接受所有命運的安排
寵物,毫不保留地對你付出,忠實地相信與承諾和你共度
而這些也就是我們必須在面對夥伴關係前,需要先從他們身上所學會的課題
榮格的學說裏有提到,『投射』是將我不喜歡自己的部分,投影到對方的身上
聖經中也提到同樣的概念,你要看看自己眼中的塵埃-即是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自己。
留言